條碼知識 News
當前位置:首頁 > 條碼知識
39碼是西元1974年發展出來的條碼系統,是一種可供使用者雙向掃瞄的分散式條碼,也就是說相臨兩資料碼之間,必須包含一個不具任何意義的空白(或細白,其邏輯值為0),且其具有支援文數字的能力,故應用較一般一維條碼廣泛,目前較主要利用于工業產品、商業資料及醫院用的保健資料,它的最大優點是碼數沒有強制的限定,可用大寫英文字母碼,且檢查碼可忽略不計。
標準的39碼是由起始安全空間、起始碼、資料碼、可忽略不計的檢查碼、終止安全空間及終止碼所構成(徐紹文,1985),以Z135+這個資料為例,其所編成的39碼如下所示39碼的結構
綜合來說, 39碼具有以下特性:
1. 條碼的長度沒有限制,可隨著需求作彈性調整。但在規劃長度的大小時,應考慮條碼閱讀機所能允許的范圍,避免掃瞄時無法讀取完整的資料。
2. 起始碼和終止碼必須固定為“ * ”字元。
3. 允許條碼掃瞄器進行雙向的掃瞄處理。
4. 由于39碼具有自我檢查能力,故檢查碼可有可無,不一定要設定。
5. 條碼占用的空間較大。
可表示的資料包含有:0~9的數字,A~Z的英文字母,以及“+”、“-”、“*”、“/”、“%”、“$”、“.”等特殊符號,再加上空白字元“ ”,共計44組編碼,并可組合出128個ASCII CODE的字元符號